j9九游会 - 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武漢“郭靖”夫婦堅守“孤島”:這里或可變成最美觀光點


在武湖黃顙魚國家級

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4.6萬畝的廣闊湖面上

一座兩層吊腳小樓

佇立在水中央已有20多年

武湖巡湖管護一部的4名隊員

長年堅守在這個“孤島”上

汪瑞雪、胡海英

是他們當中的一對夫妻

網站20211109_看圖王.jpg

汪瑞雪(右)、胡海英向五星紅旗敬禮、行注目禮。記者金振強 攝

1996年,汪瑞雪成為武湖管護員。1998年,管護點的吊腳小樓建成,汪瑞雪就上了“島”。2004年,汪瑞雪的妻子胡海英上“島”,加入武湖巡湖管護一部。2018年12月31日,武湖實施全面禁捕,他們在此24小時值守。今年10月,長江日報記者數次到武湖采訪這對守“島”護湖的夫妻。

網站20211109.1_看圖王.jpg

“孤島”上,汪瑞雪(左)、胡海英觀察湖面情況。記者金振強 攝

從“孤島”出發可快速抵達管護現場

武湖位于武漢市黃陂區、新洲區交界處。從位于黃陂許塆的武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辦公區出發,乘坐快艇在湖面上飛馳10余分鐘,穿過武湖大橋,就能看到一棟兩層高、類似吊腳樓的建筑。因四面臨水,這棟小樓更像是一個“孤島”。

小“島”正對著的是新洲倉埠街道,背面是黃陂六指街道。“島”上有廚房、衛生間各一間,再就是幾間宿舍,從每間房的窗戶都可以看到湖。

“大家都說我們這是‘湖景房’。”汪瑞雪笑著說。汪瑞雪今年44歲,是武湖巡湖管護一部隊長,因長年在戶外工作,皮膚黝黑。

網站20211109.2_看圖王.jpg

“孤島”設在武湖中央,便于隊員巡察。記者金振強 攝

上“島”進門處,最顯眼的位置掛著“武湖水上安全十不準”,其中規定遇到3級以上風力不巡湖。

墻上掛著望遠鏡,方便隨時查看湖面四周岸線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管護員們可從“島”上最快到達現場。這也是這個特殊的管護站點20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原因。

汪瑞雪是1996年8月通過招工來到武湖的。他說:“當時,我是毛頭小伙子。如今,我的女兒已參加工作。”

剛開始巡湖時,汪瑞雪就住在船上,保護漁場資產。1998年,為了改善管護員的生活條件,漁場建了這棟吊腳小樓。汪瑞雪成為第一批上“島”工作的管護員之一。

汪瑞雪的妻子胡海英從小在湖邊長大。結婚后,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于2004年上“島”加入武湖巡湖管護一部。胡海英負責管護員們一日三餐等后勤保障,人手不夠時也參與巡湖。

南通長江、北連灄水、魚類資源豐富的武湖2013年成為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這對強化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系統完整性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黃顙魚,這里同時保護鱖、團頭魴、翹嘴鲌、鳡魚、中華鱉等多種名優經濟水產種質資源。

2018年12月31日,武湖實施全面禁捕。汪瑞雪、胡海英的工作也有了新內容——禁捕值守、生態修復、湖面保潔。

兒子剛滿月就被抱上“島”

由于24小時值守,“島”上的作息都圍繞著巡湖進行。每天清晨6時左右,煮飯、洗菜、炒菜,胡海英就在廚房忙開了。“島”上的生活物資需要管護員每周開快艇去岸上辦公區補給。

汪瑞雪對天氣預報格外敏感,會不時查看網上實時天氣情況。這個季節,巡湖還不太冷。到了冬天,管護員得穿上軍大衣、戴上雷鋒帽才扛得住。盛夏,快艇座椅被曬得發燙,蚊蟲又會不時來“打擾”。

一進門右邊那間宿舍是汪瑞雪夫婦在“島”上的家。10余平方米的房間內,擺放了一張雙人床、一組衣柜、一張書桌,就滿滿當當了。

“島”上電視信號不好,汪瑞雪平時的娛樂就是用臺式電腦聽聽歌,閑時刷一下抖音。

網站20211109.3_看圖王.jpg

汪瑞雪(右)、胡海英在島上利用空間用花盆種點小菜。記者金振強 攝

桌上最近多了幾個藥瓶。今年2月,一向自認為身體很扎實的汪瑞雪因患胰腺炎住院。由于長年在“島”上生活,汪瑞雪這兩年還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

汪瑞雪的兒子可以說是在“島”上長大的——剛滿月,就被抱上了“島”。“夏天天氣熱,大人午睡,他不睡,一個人騎著滑板車在過道里玩,所幸沒有沖到湖里。”說起兒子小時候在“島”上的趣事,汪瑞雪笑了起來。

到了上學年齡,兒子不得不下“島”跟著老人生活。今年9月送兒子去讀中專,汪瑞雪特地在朋友圈寄語兒子:“爭做一個將來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有價值的人!”

汪瑞雪坦言,在“島”上值守這么多年,他不是沒有埋怨的時候,但是,真要換個崗位,他想想又有點舍不得。今年2月,汪瑞雪住院時,大伙來看他,他問得最多的還是巡湖情況怎么樣。

武湖巡湖管護一部共有4名管護員,除汪瑞雪夫婦外,還有兩人——“老萬”萬新民、“三哥”汪雙文,分別是2015年、2017年上“島”的。在他們眼里,汪瑞雪年紀最小,卻是在這里值守時間最長的,真不容易。

屋內一尺高的水痕仍清晰可見

“島”上最難的事情是散步。每次休假回家,胡海英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拉著汪瑞雪出門散步。去年,大家一致同意添置了一臺跑步機,“島”上算是有了一個“散步”的地方。

汪瑞雪和管護員們日常出去巡湖,胡海英會收拾一下屋子、洗衣服,并準備大伙下一餐的食物。“我的衣服不知道被吹跑了多少件。”“島”上風大,盡管胡海英把晾衣繩打結掛衣服,但是還是不行。大多數時間,她只能把衣服晾在房間里。

網站20211109.4_看圖王.jpg

汪瑞雪夫妻在屋內整理出湖日志。記者金振強 攝

2016年汛期,屋內進了一尺深的水,水痕如今還清晰可見。那天下暴雨,一樓的東西來不及搬,都被淹了。

隊里給每個人添置了衣柜,汪瑞雪和胡海英的并在一起。一排淺黃色衣柜加上粉紅色牡丹花床單,讓這里有了家的氣息。

他們岸上的家在離保護區不遠的灣子里,胡海英經常會向那邊眺望。她說,從“島”上望過去,可以看到灣子里的樹。

天涼了,這幾天晚上,胡海英有點咳嗽。不過,她操心的不是這個事。

由于巡湖人手緊,一個月只能休息4天,大家還得輪著休。趁“三哥”汪雙文吃早飯的時候,胡海英跟他打商量:“我的兒子每周五下午從學校回來,女兒隔周雙休回來。快到周末了,我想著能不能調休,好回去一趟,給孩子們做個飯。”“三哥”爽快地同意了。

有的偷釣者經常“打游擊”

武湖巡湖管護一部負責的水域面積約1萬畝,在武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5個管護點中管護面積最大、最偏遠、管理難度最大。

傍晚6時許,汪瑞雪穿上沖鋒衣,提上手提燈,解開快艇的纜繩,和隊員開始了每天例行的夜巡。這次是他們一天中的第三次出發。

“注意看有沒有地籠。”汪瑞雪提醒。魚蝦進入地籠后就很難出來,地籠在漁業管理中被列為禁用漁具。

汪瑞雪和隊員配合默契,一個駕駛快艇在水面平穩行進,一個沿著快艇舷把錨錠沉入水中,沿路摸排隱匿于湖水中的地籠。如果有地籠,就會被錨錠帶住。

網站20211109.5_看圖王.jpg

汪瑞雪(左)、胡海英駕駛快艇巡湖。記者金振強 攝

快艇行駛到容易出現偷釣現象的重點區域,汪瑞雪起身站直,眼睛緊盯著湖面,手提燈的強光形成光柱,不時照向沿湖岸線。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晚上8時許,四周村灣里都安靜下來,只聽見快艇發動機發出的響聲。平時巡湖時,大家都要保持安靜,這樣才不容易被偷釣者發現。

近段時間,天氣持續晴好,氣溫回升,偷釣者也隨之而來。10月21日,在新洲倉埠河道附近,他們一連發現3處有人偷釣,其中一處就有6人;10月23日,在黃陂六指石頭咀,他們收繳了兩副地籠;10月24日,在黃陂六指葫蘆山區域,他們連收兩根魚竿。快艇后座有他們不久前剛收繳的一根魚竿。“這是海竿,一甩出去起碼有30米遠。”

“有的偷釣者還會‘打游擊’。你走了,他就來了;你來了,他就走了。”對不聽勸阻、屢教不改、行為惡劣的偷釣者,他們會向轄區派出所報告,由公安機關處理。

汪瑞雪面對偷釣者會借機普法:“我們這里是黃顙魚國家級保護區,禁止一切捕撈行為,包括垂釣!守護好這個國家級保護區是我們的職責!”每次,汪瑞雪都會重重地強調“國家級”3個字。

“這根竹篙倒了,得記錄下來,后期記得補上。”離湖岸10多米的地方,每隔幾米就有一根竹篙立在水中。這是為了防范偷釣豎起的防釣網,偷釣者的魚竿甩出去就會被掛住。

這樣的竹篙在這片水域有上百根。從事20多年巡湖工作,汪瑞雪對這片水域的一切都記得清清楚楚。沿途察看禁漁設施、清理湖面也是他和管護員們每天的任務。

晚上9時40分,完成既定路線的巡湖,管護員們準備回“家”。出門前,汪瑞雪特意點亮了小“島”走廊上的燈。此刻,前方不遠處,小“島”在夜晚的湖面上看起來格外明亮,如同一座燈塔。

期待“孤島”成為最美觀光點

10月的清晨,朝霞初露,從小“島”望出去,湖水清澈,飛鳥或貼著水面掠過,或在空中盤桓,水面還不時傳來大魚翻騰的水花聲。

去武湖的路上,沿途可見河湖長公示牌、武湖藍線界碑、武漢武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功能區劃圖等。“水生家園,勃發盎然;人水和諧,共享自然”——一塊由武漢愛我百湖志愿者協會豎立的宣傳牌格外醒目。

武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湖水質近年來趨好,常年維持在Ⅲ類水質;黃顙魚等主要保護品種資源量提升;物種多樣性更加豐富;保護區面積穩定;違法捕撈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湖里的大魚越來越多,湖上的鳥類也越來越多。”

網站20211109.6_看圖王.jpg

隊員們巡湖歸來,中午吃上胡海英做的可口飯菜。記者金振強 攝

來自武漢市觀鳥協會的武湖監測簡報顯示,2021年1月17日的武湖鳥類監測中,記錄到野生鳥類49種、15956只,其中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種、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15種。

今年9月,武湖周邊3處地方“退池還湖”,湖的面積更大了,更有利于水質循環、保護。蓮葉田田、群鳥翱翔,讓看慣了湖上美景的管護員們也忍不住拿起手機記錄下這宛如仙境的畫面。

最近,汪瑞雪還有一項任務——配合調試安裝在小“島”樓頂和湖岸的智能化禁捕監管系統。有高科技的加持,管護工作效率會更高。“要是攝像頭能根據地形更靈活地上抬和下降,發揮的作用會更大。”他把現場發現的問題反饋給測試方。

前不久,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通過《昆明宣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振奮人心。

日復一日,汪瑞雪夫婦和隊友們依舊駕駛著快艇,穿行于這片碧波之間。“這些年,隨著禁捕工作推進,武湖生態不斷改善,黃顙魚生存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付出值得!也許有一天,真的沒有偷釣者了。到那個時候,我們這個‘孤島’或許可以變成最美觀鳥點、最美觀光點。”汪瑞雪憧憬著。

轉載自:光明網


wap m 网站地图